以前总觉得“孝”是指孝顺父母,尊敬长辈仅此而已。然而学了《孝经》以后才知道我的认为是这么的肤浅。
《孝经》是儒家的经典着作,对中国的政治、历史、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,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生也”,孝是所有徳行的根本,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。所谓“爱亲者,不敢恶于人,敬亲者,不敢慢于人”,百善孝为先,百行孝为本。
《孝经》中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基本的道理,孝顺自己的父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。每一个人都有着孝顺父母的心,这份心就是爱心。我们回想一下,小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离开父母,对父母有一种发自内心地仰慕和依恋的情感,这恰恰是人性、是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。古人把孝道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,“忠臣出于孝子之门”,家中孝顺父母的人,将来进入社会必定是个忠诚的人,能够出外尊敬老师、在单位尽忠职守、与朋友相处讲诚信、对社会国家忠君爱国。
《孝经》共十八章,其内容阐述了不同阶层、不同层次的“孝”,非常令我们感动。在我们祖先的智慧中,“孝”的内涵,非常广博,不仅仅把孝道理解为一个人对待父母家人的家庭伦理和美德,还包含着治国的方略,孟老夫子曾经讲过“尧舜之道,孝悌而已矣”。孝经里面讲到,君子除了修身养德,让父母人生幸福,让自己的良知、本善之心得到恢复,同时还告诉我们要用“孝悌”的精神来工作学习,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、为国家人民服务、甚至来治理国家实现天下的太平祥和。
“孝”贯穿人的一切行为当中,无论自身,还是工作,都离不开“孝”。我们应该读懂《孝经》,并把它铭记于心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ganen360.cn/xiaodao/19850.html
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。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